2011-06-12

嚴長壽 - 教育應該不一樣

演講結束舉行簽書會




教育必須是為學生照亮未來的探照燈,而非重複過去的後照鏡
教育不應是倒滿一壺水,而是點亮一根蠟燭!
教育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隱形建築,必須一磚一瓦層層累積。
用教育救台灣的未來,或許傻氣,但我們必須一試!



        書名「教育應該不一樣」看似沉重的課題,卻也寫實的表達現實社會的現象。社會和教育的亂象,人們總是怪罪政府政策、公務人員貪婪及官員作秀不做事的態度。但是,身為公民的我們,可曾替自己的選票負責任呢?選票投給自己中意的候選人,是因為他的政策?形象?背景?還是會勇於破釜沈舟、打破敗壞體系的候選人呢?


      2011年6月11日於台中文華高中,「教育應該不一樣」作者 嚴長壽先生展開巡迴演講起點,小小的禮堂擠滿教師、家長、學生,禮堂雖小熱情卻不減,無論他們是為了嚴長壽先生的盛名而來,或是替現今的教育整體感到惋惜,都讓這場演講意義不凡
       少子化的台灣,競爭變得更激烈,家長替這場連孩子都未知的競爭環境緊張,害怕輸在起跑點,成為每位父母的座右銘。嚴長壽先生說:「贏在起跑點,不代表可以贏在終點。人生終點的成就不就是我們追求的嗎?為何父母要專注在起跑點的輸贏呢?不會讀書的小孩,不代表他沒有天賦。會讀書的小孩,不代表他能在領域中存活。舉例來說,藍帶餐飲學校畢業的廚師,若沒有天生好的嗅覺、味覺,能成為好的廚師嗎?讀書不是絕對的道路,人有無限的可能,「人生不設限」的作者 Nick Vujicic,沒有手腳的身體,看似缺陷卻成了他的天賦,取決於你怎麼看待


        倡導12年國教政策,卻是一條更漫長的抗戰,看似幫助學童有條穩定學習的道路,學校體系無統整,學童依然無法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道路,限制培養自己的領域,國英數學理化歷史,看似重要卻遠不過自動探索的強大好奇學習心。人們總是怪罪政府官員、政策的亂象,其實不盡然反而必須負點責任。供需平衡定理,人們期望「需求」政府順應民意「供給」。供需平衡成為政府政策,若想改變政策何不從自身的觀念出發呢!!!!


     「教育」很沈重的問題,外在的因素:教育政策、學校老師、建構式數學...等都讓人們痛罵教育出問題了,認真想想,最重要的內在因素,我們才是真正決定自己或小孩未來的因素